麦林文学网 > 资讯 > 书香中品味非遗之美

书香中品味非遗之美

编辑: 青空 / 来源:广西日报 / 日期:2022-09-27 16:04:19 / 阅读数:195

“非遗广西”丛书。

 

“非遗广西”丛书。出版方供图

广西日报记者 林雪娜 实习生 邓树淅 文/图

书香为媒,传播非遗文化的魅力;书香为引,展现非遗艺术的绝妙。近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统筹旗下7家出版单位编纂出版的“非遗广西”丛书出版发行,丛书全景式展示广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继“文化广西”丛书之后,我区又一套大型文化普及读物,也是一套复合型融媒体出版物,入选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扶持项目。浓郁书香里呈现了八桂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令人领略壮美广西的人文之美。

1 多彩非遗跃然纸上

丰富美味的广西米粉、巧夺天工的侗族木构建筑、羽光绚丽的传说百鸟衣、神奇的壮医疗法药线点灸……20册书籍汇聚成的“非遗广西”丛书精心撷取、集中展现了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重点对代表性项目的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历史沿革、基本内容、文化意义、社会功能、代表性传承人等进行全面梳理,每种均附音频、视频等数字出版内容,通过融合出版方式增强丛书的通俗性、可读性、趣味性,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广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6月,我区共有7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先后有49名传承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有914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先后有936名传承人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书籍引领读者在丰富的非遗知识与生动的传承故事中,感受非遗文化的价值内涵。

翻阅丛书,广西非遗文化的风姿多彩呈现——

悠久的历史,亮丽的名片。《百鸟衣》传奇动人的传说蕴含了“真善美”的精神内涵,《布洛陀》壮族创世史诗凝聚了壮民族始祖的创世智慧,历史悠久的《广西铜鼓》有着丰富的习俗、乐舞、铸造工艺等,五彩斑斓的《壮锦》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蕴。

一方水土,一方食味。《广西米粉》选取了15种非遗米粉,舌尖上的美味令人垂涎三尺;《油茶》道出了恭城、平乐、灌阳、三江等各地油茶的习俗与技艺;《百家宴》里浓缩民族风情醉人的特色文化。一寸一匠心,一器一风韵。《侗寨》中巧夺天工的侗族木构建筑,充满着侗家人的智慧结晶;钦州坭兴陶、浦北小江瓷、北流陶瓷等《广西陶瓷》声名远扬。

壮乡的盛会《歌圩》、传承千年的《炮龙节》、苗寨里的盛典《坡会》、勇者的运动《抢花炮》,民俗节庆绚丽多姿;刚柔并济的《桂剧》、清音流淌的《广西文场》、侗寨天籁的《侗族大歌》、壮族特色的《天琴》、京族风韵的《独弦琴》、瑶族动感的《长鼓舞》,民族文艺百花绽放。

神奇的壮医疗法《药线点灸》揭开壮医疗法药线点灸的神秘面纱,带人领略壮医药的悠久历史与神奇疗效。国家级非遗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传承人黄瑾明评价该丛书:“通俗易懂、有趣可读,对传承发扬壮医药线点灸文化遗产、普及民族医药文化很有意义,让非遗文化普及更广,也让更多人通过精彩非遗喜欢壮美广西。”

2 倾情创作力求精品

非遗之美,在于传承。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一代代传承人共同守护的文化记忆。据了解,丛书从项目启动到出版历时约8个月,作者均为对各项非遗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每一部书籍的背后都饱含了传承人、研究者、出版人等对非遗文化的热忱。

素有“铜鼓之乡”美誉的壮乡,铜鼓文化源远流长。《铜鼓》一书作者、著名铜鼓研究专家蒋廷瑜谈及创作经历时说:“这本书想表达对广西铜鼓文化的深情敬畏。广西铜鼓文化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内容丰富,绚丽多彩,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有机构成,亟待保护和开发利用。我以前写过几本铜鼓专著,多是全面论述。这本普及读物要求通俗易懂,要将学术问题通俗化,我们数易其稿,尽量口语化且讲好故事,增强书籍的可读性。”

壮锦是壮民族艺术珍品。《壮锦》一书作者、广西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吴伟峰对壮锦的研究已有多年。他回忆道:“写这本书挺不容易的。要走遍广西民间目前还有壮锦的地方,掌握第一手资料,向壮锦工艺美术大师学会织壮锦,参与壮锦制作的全部流程,从中深刻体会到壮锦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也深知其中的技术原理,写起来才会体现出知识性、专业性和普及性。”

《广西文场》作者、曲艺专家李侃与广西文场结缘已有50多年。他说:“我靠多年积累并遵照编撰要求,去繁就简,力显精髓,用通俗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好文场故事,使读者了解这一国家级非遗曲种的历史、特性、传承人、曲本和发展前景。有读者对我说,看了书籍更感受到这一曲艺宝库中的珍品,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

广西米粉已成为具有影响力和认知度的地方文化名片。《广西米粉》一书作者之一、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师林叶新表示,他们在收集素材和创作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有些米粉的资料较少。比如横县榃僧簸箕粉能够找到的资料很少,他们只能通过询问当地的相关餐饮协会、粉店老居民等深入了解。书里揭秘了不少米粉的独门手艺技巧,多是寻找了技艺人和烹饪大师,通过长时间的交流而获取的丰富材料。

丛书中的一部部书籍,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八桂非遗故事。我区各相关出版社与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编辑与作者精益求精,最终保证了出版的品质、突出了非遗的风采。

3 秉持情怀延续文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丰厚的民族文化为广西出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广西出版人秉持着对八桂热土的深厚情怀,深耕地方出版,传承地方文脉,肩负起新时代地方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指导和组织下,广西出版单位充分利用地区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不断完善选题论证机制,深耕地方主题、特色出版,推出了一批既有人文价值又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出版物。如献礼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我们的广西”丛书、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文化广西”丛书等。此次的“非遗广西”丛书是我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点出版物。

从“我们的广西”丛书集中展示广西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自然和人文遗产等,到“文化广西”丛书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再到“非遗广西”丛书全景式展示广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馥郁芬芳的书香中展现壮美广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族团结、生态优美、生活宜居的美好景象。

每一套丛书,都蕴含一份浓浓的八桂乡情;每一套丛书,都力求精品呈现、与时俱进。为生动、立体展现出广西非遗面貌,“非遗广西”丛书特别配套了音视频资源,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获取非遗有关音频或视频。据不完全统计,丛书音视频有134条,约280分钟。

每册书里要结合内容配套相应的具有代表性、可读性与趣味性的视频,这对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摄制编辑团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该团队负责人表示,虽然摄制工作内容繁杂,时间紧、任务重,但大家团结一致、倾注心力。在拍摄桂林米粉、灌阳油茶等制作技艺时,为了保证画面至臻至美,摄制团队在集团主要领导的指导下,奔赴桂林多地实地拍摄,原汁原味地呈现正宗的非遗技艺操作过程。

“诸多人为一套丛书齐心协力的过程,凝聚的是一份浓厚的热爱吾土吾乡的情怀。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对八桂人文的深情眷恋,感受到广西文化人的强烈责任感和情怀力量。”广西非遗领域有关专家评价道。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广西非遗保护中心等为丛书出版给予大力支持。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张艺兵在该丛书的发布会上表示,丛书的出版旨在保护、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今后,集团将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立足广西,策划出版更多契合时代主题、反映广西民族特色、讲好广西故事的精品出版物。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