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林文学网 > ISLI政策法规 > 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编辑: 麦林小编 / 来源:文字号 2016年6月 / 日期:2021-04-21 10:10:08 / 阅读数:1620

数字出版在“十二五”时期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第二大产业,对于新闻出版业实现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和促进融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主要方向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传统新闻出版转型升级并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数字出版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实现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周期从2016年至2020年。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总体部署要求,积极顺应产业变革趋势,主动创新求变,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产业规模由小到大,服务模式多种多样,自身发展充满活力,呈现出由“单点实验”到“全面启动”、由“被动应对挑战”到“积极探索前沿”的显著转变,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占新闻出版产业总收入的20.5%,居行业第二,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主体产业。新兴数字出版企业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意识强烈,发展迅猛,潜力突出。 

  ——产品类型日益丰富,消费市场逐渐活跃。“十二五”时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极大丰富了数字出版产品类型和数量,电子图书从2011年的90万种,增加至2014年的160万种,互联网原创作品增加至201万种。数字阅读已成趋势,2015年底达到64%;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数字出版产品和信息得以更为广泛传播,消费市场逐渐活跃,数字出版业全球累计用户超过10亿;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显著,2015年数字出版产品海外市场收入超过50亿美元。 

  ——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跨界融合不断深入。“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从业主体日益多元,从内容生产、加工转换、产品开发、传播运营到消费市场的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基本建立,协作方式灵活多样,合作共赢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以内容为纽带,通过数字化方式,出版与科技、教育、卫生、旅游和影视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入。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融合发展初现端倪。“十二五”时期,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展开。中央出版企业率先启动,数字产品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得以强化,垂直领域的行业级分销平台开始建设;全行业转型升级工作稳步推进,两批170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取得阶段性成果。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意识在全行业形成普遍共识,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初现端倪。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协同推进力度加大。“十二五”时期,《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相继发布,对数字出版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数字出版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总局和财政部先后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分别被列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各地纷纷出台关于加快数字出版发展的专门文件,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协同推进数字出版业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与此同时,数字出版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的作用表现不充分;产品数量多、精品少,优质资源的产品转换率不高;数字出版营收比例严重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内容资源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缺失导致出版企业对优质资源的掌控力不足;传统新闻出版领域仍然存在部分体制障碍,机制上创新不够;面向未来数字出版业务的人才建设步伐相对滞后,专门人才和高端复合性人才缺乏;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侵权盗版现象屡禁不绝。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业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新闻出版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数字出版将承担重要任务。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数字出版业仍具备高速发展潜能,整个行业也将逐步从培育期进入稳步增长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多元文化将在同一平台交锋交融,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消费需求日益多变,给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出版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挑战面前也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数字出版作为未来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向的定位显然没变,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的共识仍然存在,数字出版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依然可期,将处于稳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数字出版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二是“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过程中,更加需要知识支撑和智力支持,更加需要加快信息传播和流动,数字出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三是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入,带来内容生产服务格局的深刻调整,在重构内容生产方式、重塑内容消费模式、重划内容服务市场的过程中,数字出版具有天然后发优势。四是数字出版产业生态环境日臻完善,产业链日趋成熟,政策保障更加有力,为数字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五是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期待越来越热切,数字出版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全球用户面临着新的契机。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自觉服务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自觉服务于新闻出版强国建设,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统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创新内容生产方式、产品表现样式、出版传播形式和运营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快传统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促进融合发展,提高新闻出版业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推动新闻出版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基本原则。 

  ——效益优先、服务为重。牢牢把握新闻出版业根本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重视消费市场变化,推动数字出版业从“产品生产”向“服务供给”转型,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务能力,以服务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赢得发展。 

  ——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紧密结合现有资源和条件,立足当前实际,有序推进资源整合、装备更新、流程再造、产品开发等工作,夯实发展基础;树立前沿思维和长远意识,准确研判未来产业发展走势,洞悉消费市场和服务方式变化趋势,科学谋划未来发展道路。 

  ——分类推进、共同发展。充分考虑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企业之间、新兴媒体企业与传统新闻出版企业之间、东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之间、汉语言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现实差异,分类推进,逐步缩小“数字鸿沟”和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坚持以内容为基础、质量为保证,充分借助技术和资本的力量,做强数字出版主业,提升新闻出版业的知识和信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移动出版等优势产业,拓展服务领域和市场,做大数字出版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主要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完成,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初见成效;打造一批新兴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两个效益俱佳、具有示范效应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出版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兴数字出版企业;出版一批导向正确、质量上乘、形态多样、效益突出的数字出版精品;培养一批面向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出版专门人才和高端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能力显著提升。 

  具体指标:数字出版总营收保持年均17%的增长速度,国民数字阅读率达到70%,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采购中的比例达到40%,产品海外市场收入超过110亿美元,传统内容资源数字化转换率达到80%。 

五、重点任务 

  ——全面完成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完成装备、流程、生产能力和产品形态转型的基础上,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在人员、理念、模式、市场和服务等更高层面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教育出版领域,大力发展在线学习与培训业务平台,实现由教育出版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在专业出版领域,加快内容资源知识化、体系化、产品化开发,实现向知识和专业信息服务商转型;在大众出版领域,加大内容资源IP运营开发力度,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内容增值服务能力,实现向综合文化服务商转型;在音像电子出版领域,增强内容资源高清化、系统化、移动化开发力度,提升产品交互性和用户体验性,实现向全媒体产品服务商转型。 

  ——初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按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的要求,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适应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加强内容建设,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适时建立用户资源库,实现由单一经营内容信息转变为以经营内容信息为基础,向经营用户转变,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学术期刊网络发布平台,支持学术期刊数字化优先出版。 

  ——大力提升数字出版产品质量。加快新闻出版单位软硬件升级改造,配备数字化生产专用系统,提高数字出版产品生产能力;积极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内容资产版权结构,加大数字出版产品开发力度,丰富数字产品类型,创新内容服务形式,提高内容供给、传播和服务能力;适时建立数字出版产品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提高数字出版产品整体质量。 

  ——基本建成数字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企业和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资金支持力度,开发更多更好数字化产品及针对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数字化出版物,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特殊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推进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卫星直投网,推动数字化产品全面覆盖、精确落地;优化数字阅读社会环境,改善数字阅读氛围,持续开展“书香中国E阅读”等公益性数字阅读活动;利用资本和市场双重手段,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出版产品推广,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进入更多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努力拓展数字出版服务领域。积极推动“互联网 ”行动在新闻出版领域落地,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内容 互联网”的有效模式,提升内容资源运营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大数据战略”,利用大数据以及数据挖掘、语义分析、高性能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开展出版物智能选题、自动生产、协同编辑、精准发行和个性化定制试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出版产品研发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和行业监管体系,推动出版管理过程的数据化,建立基于数字出版业务的数据分析评价体系;开展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创新数字出版服务运营模式;加快移动出版产业链建设,鼓励开发基于场景和网络社区的新型信息和知识服务产品,进一步培育细分市场;鼓励出版单位借助政府和行业资源,开发数据出版业务;鼓励出版单位基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开展数字内容融合发展业务,拓展数字出版服务领域。 

  ——积极探索新兴管理体制机制。以推动实现融合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努力消除体制障碍;在投资参股、兼并重组、绩效考评、股权激励、团队持股、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探索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兴机制,进一步激发潜力,解放和释放生产力。 

  ——继续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继续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数字出版分支机构,开拓海外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较大海外市场用户规模的骨干企业,推动中国品牌 “走出去”;支持新闻出版企业、互联网企业针对海外市场和用户,加大优质数字出版产品开发和运营力度,运用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文化;大力开展海峡两岸四地合作,共享技术、市场、用户和发展机会,携手推动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国门。 

  ——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运用政府机关、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创新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培养力度;推动传统出版企业改革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制度,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高端人才;推动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出版企业的人才流动和交流,改变数字出版复合人才短缺的现状;大力推进数字编辑职称资格考试,推动数字编辑职称评定体系建设。 

  六、重点项目 

——数字出版产业化应用服务示范工程。 

  分类支持出版单位针对特定领域开展数字出版产业化应用服务示范。在教育出版领域,支持出版单位开发数字教育内容资源产品、课程体系和服务平台,推出一批服务于教育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研发数字教材教辅资源系列标准规范;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分类遴选一批出版机构,探索数字出版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在线培训等领域的服务模式,提升教育出版内容资源运营能力和水平。在专业出版领域,支持出版单位整合同类资源,开发成体系的专业内容知识资源产品和垂直服务平台,探索知识服务产业化应用模式。在大众出版领域,支持出版单位加快内容资源数字化转换进程,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多种产品,在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探索产业化推广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 

——全民数字阅读推广工程。 

  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数字阅读活动,大力提升全民数字阅读率;支持建设一批数字阅读服务平台,通过政府采购公共数字阅读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少边穷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全民阅读普及,提升数字出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能力。 

——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出版促进工程。 

  支持少数民族出版单位对软硬件进行升级完善,提升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改造传统出版流程,建设开发数字出版业务应用系统;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资源数字化建设,丰富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出版产品,提升内容供给能力;建设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出版产品公共传播服务平台。 

  ——数字出版创新促进工程。 

  建立数字出版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出版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新闻出版重大科技成果,推进技术应用;贯彻实施《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标准》、电子书系列标准等数字出版领域标准,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 

——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 

  支持各类型高等院校开办层次各异的数字出版专业;鼓励出版单位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案和选拔方案,在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领域分别遴选一批一线骨干从业人员,进行定向培养,丰富数字出版人才体系;建立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数据库,开展年度例行培训。 

  七、保障措施 

  ——强化导向意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发数字出版精品力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五大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挥数字出版优势,激活产业发展新动力;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展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空间。 

  ——加强科技支撑。积极深化成熟技术和标准应用水平,注重标准体系优化与衔接,大力开展产业化应用试点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改造优化出版流程,提升数字化生产能力,提高运营服务能力。 

  ——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拓展财政资金支持渠道和来源,继续在财政资金上支持传统出版单位实施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融合发展道路的重大项目;鼓励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加大公共数字阅读服务和产品的采购力度。 

  ——开展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加大数字出版专门人才和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数字出版定向人才培养;积极推动数字编辑纳入职称评定序列。